三八妇女节,也被称为国际妇女节,是每年的3月8日为庆祝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作出的重要贡献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设立的节日。这个节日是全世界许多国家都在庆祝的,其全称是“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
在中国,第一次公开、正式庆祝“三八”妇女节是在1924年3月的广州,当时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自1949年12月起,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规定每年的3月8日为国际妇女节。在这一天,无论妇女的国籍、民族、语言、文化、经济状况或政治立场如何,都会对其作出的成就给予肯定。
此外,妇女节的意义不仅在于庆祝妇女的成就,更在于促进男女平等,增加女性人权,为妇女“撑起半边天”打下基础。在学校中,妇女节也鼓励女生更多关注自身的道德修养、文化内涵、心理健康,以及自信与从容等综合素质的提高,帮助她们正确看待和审视自己,走成长、成才、成功之路。
三八妇女节是每年的3月8日,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妇女权利和解放的日子。3月8日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妇女节,也是一些国家的法定节日。这个节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期的妇女运动,妇女们通过游行和示威争取妇女的平权和政治权利。现在,这个节日已经成为了一个庆祝妇女在不同领域做出的贡献和社会地位的日子。在这一天,很多组织和机构都会举办活动来表扬妇女所做出的贡献,以及提倡妇女平等和权利。
三公:司徒、 司马、司空。
朝代如下:三公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
周代已有此词,西汉今文经学家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
古文经学家则乙太傅、太师、太保为三公。
秦不设三公。
西汉初承秦制。
从武帝时起,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被称为三公。
汉武帝刘彻削弱了丞相的权力,大司马权越丞相之上。
成帝时将御史大夫改为大司空,确立起大司马、大司空和丞相鼎足而立的三公制。
西汉未虽是三公鼎立,但仍以大司马权仍设三公官,改大司马为太尉,改大司徒、大司空为司徒、司空。
六卿:太宰、太宗、太史、太祝、太士、太卜。
官名。
泛指仅次於宰相、三公的高级大臣,又称六官,始见於西周,具体官职组成有以下几种:;
1.有历史学家认为,周的六卿为太宰、太宗、太史、太祝、太士、太卜,六卿之外设有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等五官。
;
2.也有历史学家认为,六卿是指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它们分别有另外的称号是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
;
2.隋唐以降,以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分当天、地、四时官,称六卿,唐高宗时,曾改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为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