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编制应急预案:企业应急预案的编制应根据所属行业、企业规模、风险等级等因素制定,确保其合法性、合规性、有效性。应急预案包括组织架构、任务分工、应急措施、资源调配、指挥调度等内容。
2.内部审批备案:完成应急预案编制后,应由相应部门进行审批,并提交至企业负责人审批备案。
3.上报主管部门进行备案:企业应急预案备案报送主管部门时,应认真阅读主管部门的备案要求和审核标准,保证应急预案备案的全面性、程序合法性和技术可行性。
4.部门联合验收:企业应急预案备案后,主管部门还需组织各部门联合验收,确认企业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实用性和完备性。
5.备案公示:备案完成后,主管部门应及时公示企业的应急预案备案信息,向公众公开企业应急预案备案信息,以便相关工作部门参考借鉴。
以上是企业应急预案备案流程,企业应严格按照相关要求,编制完善有效的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响应工作。
最少3年1次应急预案复查与审核。
一般生产型企业应急预案可3年审核一次。演练可一年一次。
对于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化工行业,特种作业人员不超过3年审核一次,每半年演练应急预案一次并根据演练发现缺点予以修正,每3个月至少进行一次安全培训。
企业应收账款科目核算的**不是**仅限于收到的应收票据时的面值,而是更广泛地包括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业务形成的债权。
应收账款是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出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后,买方尚未付款的那部分金额。具体来说,应收账款核算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 **销售商品或产品**:企业销售商品或产品后,买方尚未支付的货款。
2. **提供劳务**:企业提供劳务后,对方尚未结算的劳务费用。
3. **应收税金**:企业在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应由买方支付的相关税金。
4. **代垫费用**:企业为买方垫付的各种运杂费等,也属于应收账款的一部分。
在会计处理中,当发生应收账款时,企业会借记应收账款科目,并贷记相应的收入和税金科目。当收回应收账款时,则会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
综上所述,应收账款科目的核算内容较为广泛,不仅包括应收票据的面值,还包括其他多种由销售行为产生的应收款项。这些款项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对外债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