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通事故中,双方各负50%的责任(同等责任)的,怎么赔偿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
一、如果事故双方均系机动车的,则首先应由对方的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赔偿限额内全额赔偿对方的损失(死亡伤残项目下最高赔偿11万元、医疗费用最高赔偿1万元、财产损失最高赔偿2000元);超过部分再由事故双方50%的比例赔偿对方的损失,如果有第三者责任险的,则可以由保险公司在第三者责任险赔偿限额之内,按50%的比例赔偿对方的损失。
二、如果一方为机动车,另一方为非机动车或行人,如果交警认定各负50%的责任的,则在赔偿时,可以减轻非机动车或行人一方10%-20%的责任,即应由机动车方按60%-70%的比例赔偿非机动车或行人一方的损失。
之后,由非机动车或行人按上述比例赔偿机动车方的损失;由机动车方的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赔偿限额内全额赔偿对方的损失(死亡伤残项目下最高赔偿11万元、医疗费用最高赔偿1万元、财产损失最高赔偿2000元);超过部分再由机动车方按上述比例赔偿对方的损失,如果有第三者责任险的,则可以由保险公司在第三者责任险赔偿限额之内,按上述比例赔偿非机动车或行人一方的损失。
三、如果双方均为非机动车或行人的,则应按50%的比例分别赔偿对方的损失。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七十六条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应根据事故责任的大小进行赔偿。
一般来说,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发生碰撞时,如果机动车驾驶员负主要责任,则应该先由机动车保险公司赔偿非机动车损失和伤害,然后由机动车保险公司和驾驶员各自负责自己的赔偿责任。如果非机动车主要责任,则由非机动车保险公司赔偿机动车的车损和人身伤害,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需要注意的是,在道路交通事故中,责任的判断需要经过交通事故认定程序,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根据现场勘查、证人证言、交通警察的笔录和证明等多方面的证据来确定。因此,在处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事故时,需要联系当地交警部门进行处理,并根据实际情况判断责任并进行合理的赔偿。
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事故中,普遍应当按照同样的责任理赔流程进行处理。以下是一般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同责理赔流程:
1. 报警并现场保护:事故发生后,双方应当立即报警,确保现场安全,避免二次事故发生。
2. 交换信息:事故双方应当互相交换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码、驾驶证号码、车牌号码等。
3. 理赔申报:事故责任方需要向自己的保险公司报案,并提交相关证据,如照片、视频、证人证言等。
4. 现场勘查:保险公司可能会派遣工作人员前往现场勘查,了解事故情况和责任判定。
5. 理赔协商:保险公司会根据事故责任和保险条款与双方沟通,协商理赔事宜。如果双方存在争议,可能需要交警部门或法院介入调解或判定责任。
6. 定损理赔:经过确定事故责任后,保险公司会进行车辆和人员伤亡的定损,并进行相应的赔偿。
7. 赔偿支付:如果双方达成一致并签署赔偿协议,保险公司会按照协议支付赔偿款项。若存在争议,可能需要双方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理赔流程可能会因保险公司的政策、事故情况等而有所不同,所以在实际操作中要根据保险公司的指导和要求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