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唐山最早的拱形石桥
滦县榛子镇响水桥
唐山最早的拱形石桥为滦县榛子镇的响水桥,古称承流桥,建于南北朝时期的北魏,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滦县志》记载:“榛子镇承流桥,在榛子镇东,北魏时建,明万历年间重修,清嘉庆七年重修,知州莫誉撰承流桥碑记。”
2.
唐山最古老的石墩桥
玉田鸦鸿桥
唐山最古老的石墩桥为玉田鸦鸿桥,唐朝时已有。《唐山大全》一书中曾留下“鲁班说”的故事:相传古时候有一村民见鸦鸿桥边有一老者和一个孩子说话,老头问孩子,你们这里是要桥还是要阁呢?孩子将阁听成了镐,心想镐能刨地,就要镐吧。第二天清晨,桥和阁都没有了,岸边放着一把镐。事后,人们才知道是鲁班爷显灵,后悔不已。
3.
唐山保存最为完好的石拱桥
玉田彩亭桥
唐山大地以桥为称的聚落留存60余处,其中玉田县占半数左右。因玉田县内有金水河、荣辉河、双城河、兰泉河四大水系流过,所以留下众多以桥为称的聚落,也留下了至今唐山境内保存最为完好的金朝时所建的石拱桥“彩亭桥”。
彩亭桥位于玉田县城关西部约9公里处的彩亭桥镇的街中心,为三孔石拱桥,系金朝杨彩亭所建。桥长19米,宽6米,可容两辆马并行,石桥两端有八字型石雕护板,石桥两侧有石柱28根,护桥石板26块,护板上刻有莲生贵子、福牛望月等吉祥图案;栏柱上刻有莲花寿桃福狮等。石桥建成后成为兰泉河上一大景观,留存下来的碑文中有精彩描述:“其势如虹,二里外皆见,桥之北群山如屏,烟嶂晴岚,桥之南河水为湖,荷花掩映,登桥望之,波光潋滟,葱茜盈眸……”
到了清朝末年,历经数百年的彩亭桥已破损不堪,村中石印堂等人八方奔走,组织义捐,附近二十余村上百人自动义捐,终于在宣统元年将彩亭桥修复一新。2001年彩亭桥被列为河北省重点保护文物。
4.
我国近代史上第一座大铁桥
滦河大铁桥
在唐山桥梁史上,最辉煌的代表作之一便是清末詹天佑主持建设的滦河大铁桥。其在《中国科技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记述:“詹天佑在京沈线上的工作,以建造滦河大桥的工程最为出色。由于桥基地质复杂,涨水时流速太大,因此打桩工程十分困难。总工程师英国人金达曾轮流聘请过英国、日本和德国的工程师进行工作,他们采取了各种洋办法,均遭失败,最后请来詹天佑。詹天佑仔细勘察地质情况,改选了桥址,总结了外国工程师失败的教训,分析了已用过的各种方法,最后采取了中国传统的方法,用人潜入水中工作,再配以必要的机器,牢固地打好
唐山四大名人可能指李大钊、张广厚、王清任和王德民。他们分别是:
-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唐山乐亭人。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 张广厚:唐山市古冶区林西人,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1962年张广厚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1966年,研究生毕业后,被留在中国科学院数学所从事研究工作。张广厚一直从事单复变函数理论、整函数和亚函数理论的研究工作,对几个数学重要概念做出了多种精确表达式。
- 王清任:字勋臣,唐山市鸦鸿桥人,是清代著名的医学家。嘉庆、道光年间,王清任凭借精湛的医术名噪京师。王清任对解剖学和某些生理功能的认识,以及气血的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方面,都比前人有新的发现和创造。他是一位注重实践的医学家,对中国医学中的气血理论做出了新的发挥,特别是在活血化瘀方面有独特的贡献。
- 王德民:1937年2月9日出生于河北省唐山市,油田气开发工程专家,中国油田分层开采和化学驱油技术的奠基人。他出生在中瑞混血的知识分子家庭,不仅有着英俊的相貌成绩还十分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