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大全> 列表
七夕的诗句赏析
时间:2025-05-12 22:39:48
答案

-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七夕之夜的清凉和宁静,主人公躺在石阶上,仰望着牵牛星和织女星。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和行为的刻画,表达了对传说中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遐想和感触

-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 赏析:这句诗强调了真正的爱情不在朝夕相伴,而在于彼此的心心相印和长久的情感。它传达了一种对爱情的深刻理解,即爱情的坚贞和持久不取决于时间空间的限制。

-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 赏析:这句诗将牛郎织女的相会比作金风玉露的美好邂逅,暗示了他们之间珍贵而难得的爱情。通过与“人间无数”的对比,突出了这种相逢的特殊和意义。

-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一》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牵牛星和织女星遥遥相望的情景,同时质问为何他们要被限制在银河两岸。表达了对牛郎织女爱情悲剧的同情和对命运的思考。

七夕的来历15字左右
答案

七夕节又称为“乞巧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相传,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

七夕节主要习俗
答案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传统民间重要的节日之一。七夕节这一天,中国少女主要活动有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种生求子、供奉“磨喝乐”、拜织女、拜魁星 、晒书·晒衣、贺牛生日。

月下盟结,穿针引线

  胶东地区,有祭拜七姐神的习俗,年轻女子常喜欢在七夕节着新装,聚一堂,月下蒙结七姐妹。有的还唱“天皇皇地皇皇,俺请七姐姐下天堂。不图你地针,不图你的线,光学你的七十二样好手段。”还竞赛穿针引线,争得巧手之名。

  漂针试巧

  七月七日,为“女节”。少女咸以盂盛水向日,中漂针,照水中之影,以试巧,复陈瓜果,争相“乞巧”。

  种巧菜作巧花

  山东荣城有二种活动,一种是“巧菜”,即少女在酒杯中培育麦芽,一种是“巧花”。也是由少女用面粉塑制各种带花得食品。

  结扎巧姑 种豆苗青葱 占卜巧拙 穿针引线剪窗花

  陕西黄土高原地区,在七夕节的夜晚也有举行各种乞巧活动的风俗,妇女们往往要结扎穿花衣的草人,谓之巧姑,不但要供瓜果,还栽种豆苗、青葱,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葱,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来占卜巧拙之命,还穿针走线,竞争高低。同时还举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动。

  净水视影定验巧拙

  江苏一带的乞巧活动是取净水一碗于阳光下曝晒,并露天过夜。即捡细草棒浮于水中,视其影来定验巧拙。也有许多青年女子采用小针看水底针影来应验智愚的。其他地区的汉族也多采用这种方式来应验巧拙智愚。

  用蜘蛛乞巧

  浙江、安徽等地用蜘蛛乞巧的方式:在小盆或小盒中放入蜘蛛,次日晨看其结网地疏密来定巧拙。如果蜘蛛还在瓜果上结网,也意味着智巧的到来。及以小蜘蛛贮盒内,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少。

  接露水 浙江农村,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传说七夕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种生求子

  种生求子是七夕节中旧的习俗,实际上是信仰之一种。在节日前利用若干种植物,如小麦、绿豆、小豆、豌豆等,放在器皿浸水,生芽数寸后,于七夕即日用红蓝彩线束扎起来,作为一种得子得福的象征。还用蜡塑各种形象,放在水上浮游。

  树液洗头发花草染指甲

  许多地区的年轻姑娘,喜欢在节日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传说不仅可以年轻美丽,而且对未婚的女子,还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数女子与儿童们,在节日娱乐中的一种爱好,也与生育信仰有密切的关系。

  七夕储水 红头绳七个结

  广西某些地区有七夕储水的习俗,认为双七水洗浴能消灾除病,体弱多病的孩子,也常在此日将红头绳结七个结,戴在脖子上,祈求健康吉祥。

  吃巧食

  七夕节的饮食风俗,各地不尽相同,一般都称其为吃巧食,其中多饺子、面条、油果子、馄饨等为此节日的食物。吃云面,此面得用露水制成。吃它能获得巧意。还有许多民间糕点铺,喜欢制一些织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称、“巧人”“巧酥”,出售时又称为“送巧人”,此风俗在一些地区流传至今。

推荐
© 2025 啬奥知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