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是笔名,过去传说是从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两个名字中各取首尾二字而来的。其实“巴金”这个笔名是这样来的:巴金在法国时,曾因身体不好,到马伦河畔的小城沙多吉里休养,顺便在沙城中学念法文。
在那里他认识了一个叫巴恩波的中国人。这人翌年投水自杀,使巴金很痛苦。笔名中的“巴”就是由此而联想的,至于“金”字则是一位安徽朋友替他想的。
他译完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前半部,想用一个比较容易记的字作笔名,这位朋友说出了“金”字,于是巴金的笔名就流传于世了。
巴金名字的由来如下:
巴金是笔名,过去传说是从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两个名字中各取首尾二字而来的。其实“巴金”这个笔名中的“巴”来自于一个叫“巴波恩”的同学。1927年年初,23岁的巴金赴法国留学。那年夏天,他因为旧疾重犯,从巴黎移居到一个叫“沙多”的小镇休养。在那里他认识了几个朋友,其中一个的名字叫“巴恩波”,他和巴金特别投缘,大家一见如故。第二年,巴恩波突然失踪,后来发现他投水自杀。 巴金为失去这个朋友非常难过,于是选用他的名字中的一个字以示纪念。至于“金”字,则是一位学哲学的朋友替他起的,巴金当时想找个容易记住的字,那时候巴金刚译完“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还放在桌子上,那位朋友看到后,半开玩笑说“金”字容易记。1928年10月,他在东方杂志上刊登《脱洛斯基的托尔斯泰论》,首次使用“巴金”这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