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别称包括:称对子,别称门联、对联、对偶、、联语。
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
春联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春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明洪武年间(1368-1399年),在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出土一尊特大铁十字架,上铸有三国时代孙权赤乌年号(238-250年)
对联起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经典的文化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对联可以应用于各种场合,如宴席、喜庆、祭祀等,常常被用于桌上布置。然而,贴对联在桌子上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首先,对联是需要展开来欣赏的,如果把对联贴在桌子上,容易被隐藏或遮挡,影响到对联的展示效果。
其次,桌子上通常有餐具、餐盘等物品存在,会造成对联粘不牢固,易于掉落或受到污染。
最后,贴在桌子上的对联也不便于收藏,因为它没有充分地展开,不便于保存。综上所述,把对联贴在桌子上不仅会影响到其美观度,还会破坏其文化价值。
“吉祥如意”应贴在右边,“年年有余”要贴在左边。春联区分左右的方法:
1、从平仄上区分,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为仄声(现代汉语中的三声和四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为平声(一声和二声),如“意”为仄声,“余”为平声。
2、从意境上区分,下联的意境一般比上联的意境深刻远大一些,如“雄鸡辞旧岁,灵犬迎新春”,迎新春就比辞旧岁的意境深刻些。
3、贴春联一般是按传统的规矩,要竖贴,上联要贴在右手边(即门的左边),下联要贴在左手边(即门的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