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尺巷吴家世代以耕读为生。明朝成化年间,工部尚书项忠奉旨修建皇城经过吴家私宅前,要求吴家拆迁让路。吴家遵循“勿妨大公”的家训,主动让出六尺土地,只求保留祖宅。
项忠敬佩吴家的气节,下令保留巷道,并题写“六尺巷”匾额,彰显吴家的谦让与爱国之情。此后,吴家耕读传家,代有杰出之士,成为杏坛望族。
六尺之孤,源自《论语·泰伯》,讲的是孔子赞美周公旦的话。周公在周成王年幼时摄政,待成王成年后,周公把政权交还给他,自己则退居幕后,不去争夺王位。
孔子称赞周公这种忠诚无私的精神,说即使是周成王这样年幼的君主,周公也尽心辅佐,就像是“在壁角下侍奉六尺高的孤儿一样”。这个典故用来形容大臣对君主的忠诚和辅佐。
译文 : 张英老家住宅旁边有块空地,和吴氏紧邻,吴氏越过使用了。家里人写信快马送到京城,张英读后写了一首诗随后寄回,说:“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