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大修后又要小修是正常现象。在学术出版流程中,论文通常需要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才能最终发表。大修意味着论文需要进行较大幅度的修改,包括内容、结构或方法等方面的调整。而在大修之后,往往还需要进行小修,以进一步完善论文的细节和语言表达。因此,论文大修后又要小修是完全正常的,也是学术出版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般要求在8000左右,也有些是5000-8000这样的,这种情况一般就是学校定的,本科毕业生论文字数要求较严格,一般要求在8000-15000之间,硕士生毕业生论文要求在20000-50000之间,博士生毕业论文由于高度的专业性,论文字数要求是最严格的,一般在50000字左右。
大修就是对文章较大篇幅的修改,大修意味着文章存在的问题是比较明显的,需要修改的部分很多,有的是需要修改,有的可能需要作者及相关人员、团队对文章相关实验进行补充,数据可能需要重新汇总重新进行分析得出新的结论,这些都是对文章的大修,大修的工作量通常都比较大,有时候作者一个人可能无法完成,同样需要团队协作完成。
小修就是对文章小篇幅的修改,小修的文章一般没有明显问题,只是有些细节问题需要修改,比如一些不合适的措辞,存在个别错别字,对图表标注的修改等等,这些错误和问题本身对文章的影响是非常小的,甚至没有影响,因此小修中所涉及的问题一般都不具有重要性,所以当作者面临小修时,往往都会比较轻松,工作量很小,所需要的时间也很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