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庆后,娃哈哈集团的创始人和主席,他的创业之路充满了坚持与努力。在1987年,他42岁的时候,决定创立娃哈哈。在这之前,他曾在多个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任职,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商业洞察力。
宗庆后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最初是在校办企业工作,后来通过承包经营的方式,接管了一家亏损严重的校办企业。他凭借自己的商业智慧和勤奋努力,使这个企业逐渐扭亏为盈。
在1987年,宗庆后决定创立自己的公司,即娃哈哈。他看中了儿童饮品市场的巨大潜力,并决定推出以“娃哈哈”命名的儿童营养液。这个产品很快在市场上取得了成功,为娃哈哈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后,宗庆后继续秉持创新、务实的企业精神,带领娃哈哈不断发展壮大。娃哈哈的产品线也逐渐扩展,涵盖了饮用水、乳制品、果汁饮料等多个领域。娃哈哈也逐渐成为了中国饮料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宗庆后的成功,不仅在于他敏锐的商业洞察力和创新精神,更在于他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他的创业经历,也成为了许多创业者学习和借鉴的榜样。
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是中国食品行业的杰出企业家之一。他创办了娃哈哈公司,成功打造品牌,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现在公司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饮料品牌。他致力于发展中国本土品牌、创造就业机会和贡献社会。同时宗庆后也是一位慈善家,他通过捐款帮助贫困地区的人们,支持灾难救济,积极回馈社会。他的努力和贡献,促进了中国饮料行业的发展,并在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和慈善事业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回城顶职
1978年,宗庆后随着知青的大批返城回到杭州,顶替了母亲小学教师的职位。却由于自己文化水平低,回城顶职的宗庆后被安排到了同属教育系统的杭州上城区邮电路小学工农校办纸箱厂当工人。在校办工厂的10年间,他做过推销员,也办过电扇厂、电表厂。
宗庆后第一份工作
在职深造
1981-1983年,宗庆后在杭州工人业余大学学习工业企业管理;1987-1988年,在中国厂长(经理)工作研究会、浙江省电视大学学习企业领导学,在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习企业管理
抓住机遇
1987年,杭州市上城区文教局要对下属的校办企业经销部采用承包经营的方式,并公开选拔经销部负责人。宗庆后看准机会,毛遂自荐,主动提出承担每年10万元的利润。而文教局要求的当年创利指标仅为4万元,按人均创利标准计算也已经远超当时国企的人均利润指标。同年,只有3个人的校办企业经销部正式成立,主营业务是代销汽水、棒冰及文具纸张。由于手下仅有两名退休教师,宗庆后常常亲自蹬三轮车送货,因为薄利,宗庆后在杭州市上城区40多所中小学和幼儿园树立起很好的口碑,销售网络逐渐建成,利用学校渠道,宗庆后揽了不少代理经销生意。[39][42]
宗庆后在代理经销一种名为“中国花粉口服液”的营养品时,宗庆后发现这种口服液对增强学生体质有一定效果,但价格偏贵,他主动找到厂家要求提供简装品。降价后,“中国花粉口服液”变得供不应求,厂家的生产能力告急。宗庆后抓住机遇说服杭州计委筹建起了“杭州保灵儿童营养食品厂”,并征得原厂家同意上了一条灌装生产线。1987年11月底,日产量达一万盒的灌装车间在上城区清泰街160号落成,当年实现销售总额436万元,上缴利润22.2万元。
宗庆后手持着精心研制的第一个产品娃哈哈儿童营养液
品牌创立
1988年5月,校办企业经销部净资产已超800万元,员工壮大到了130多名。此时,宗庆后不再满足于代销,且消费者开始担心花粉液含有性激素,他决定尽快开发自己的产品。宗庆后敏锐地发现,保健品市场产品众多却没有一款是针对儿童专用的产品,他通过调研发现独生子女普遍存在因偏食而导致营养不良的问题,于是拿出5万元经费,决定开发儿童营养液。
宗庆后找浙江医科大学营养系63岁的老教授朱寿民研制配方,为了请动百年老店“胡庆余堂”的技师张宏辉主持制造原液,宗庆后曾“三顾茅庐”还不惜把上城区教育局刚分给他的一套三室一厅让给张宏辉,自己一家三口仍挤在10平方米的旧房里。最终以桂圆、红枣、山楂、莲子等为原料的营养液制成,结合“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的广告语,到1991年,年销售额已达到4亿元,净利润7000多万元。
产业升级
1996年,宗庆后瞄准瓶装水市场,娃哈哈纯净水诞生。
2019年3月27日,宗庆后新成立了一家浙江娃哈哈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智能机器人、机器设备及零部件的研发、制造、销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