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绛”一词,是国画中的术语,是中国山水画中的一种设色技巧。跟浅绛相关的词语:淡雅,清新脱俗,绚烂,浓淡相宜
浅红色和黄色是互补色。互补色位于彩色光谱的相对位置,是彼此相对的对立色。在加性色彩中,混合互补色会产生白色。因此,在调出黄色时,需要使用与浅红色相对的互补色,即深紫色或紫色。将这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可以产生黄色的效果。此外,还可以通过调整色彩饱和度和亮度来达到理想的黄色效果。
浅绛,“浅”意为轻浅,“绛”指红色。
“浅绛”原是借用中国画的概念,指以水墨勾画轮廓并略加皴擦,以淡赭、花青为主渲染而成的山水画,起源于元代。其画家代表人物为黄公望。浅绛彩是指在清末民初兴起的一种以黑色为主调的釉上彩颜料,加入少量调和油,在瓷胎上绘制山水画,经过渲染淡彩等釉料经低温,摄氏650~700度烧制,艺术画风与浅绛山水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被陶瓷界称为“浅绛彩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