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女山坐落在宜兴湖父镇阳泉村莲子山上,距市区23公里。它因玉女潭而得名,是深潭幽壑、山林野趣为主的游览胜地。
练的是越女剑法。
越女剑法相传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位越国南林(是指古歙县的南乡地区,主峰搁船尖,这里一直有传说36把越女剑,又称36把徽剑,这也是太极剑的发祥,有历史记载,太极拳的发祥是唐朝歙县许宣平创立的37式,许大真人也是传承了越女剑法的)叫做青青的姑娘从白猿身上领悟的一套剑法,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要灭掉吴国,为了训练士兵,就在民间广征高手。有个女子来到军中,传了士兵一套剑法,传了以后,却不肯留下姓名。后来人们就以越女剑法来称呼这套剑法。
越女论剑见于东汉史学家、文学家赵晔撰写的《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说的是越王向“越女”请教“剑戟之术”的事。越王与越女之间的这段对话在中国体育史、中国武术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以下是越女论剑的全文原文:
越王又问相国范蠡曰:“孤有报复之谋,水战则乘舟,陆行则乘舆,舆舟之利,顿于兵弩。今子为寡人谋事,莫不谬者乎?”范蠡对曰:“臣闻古之圣君,莫不习战用兵,然行阵队伍军鼓之事,吉凶决在其工。今闻越有处女,出于南林,国人称善。愿王请之,立可见。”越王乃使使聘之,问以剑戟之术。
处女将北见于王,道逢一翁,自称曰袁公。问于处女:“吾闻子善剑,愿一见之。”女曰:“妾不敢有所隐,惟公试之。”于是袁公即拔箖箊竹,竹枝上枯槁,未折堕地,女即捷末。袁公操其本而刺处女。处女应即入之,三入,因举杖击袁公。袁公则飞上树,变为白猿。遂别去。
见越王,越王问曰:“夫剑之道则如之何?”女曰:“妾生深林之中,长于无人之野,无道不习,不达诸侯。窃好击之道,诵之不休。妾非受于人也,而忽自有之。”越王曰:“其道如何?”女曰:“其道甚微而易,其意甚幽而深。道有门户,亦有阴阳。开门闭户,阴衰阳兴。凡手战之道,内实精神,外示安仪,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布形候气,与神俱往,杳之若日,偏如滕兔,追形逐影,光若佛仿,呼吸往来,不及法禁,纵横逆顺,直复不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