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管理区,隶属于湖南省岳阳市,位于湘江、汨罗江注入东洞庭湖交汇处。地处东经112°55′~113°4′,北纬28°47′30″~29°08′。东接汨罗市,南连湘阴县,西靠湘江;北抵洞庭湖。因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此投江殉国而得名。
屈原管理区前身为1958年围垦而建的大型国营农场,2000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屈原管理区,作为岳阳市人民政府派出机构,全面行使县级人民政府管理职能。管辖两镇一乡一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218平方公里,人口12万。
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2021年1月29日,入选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2020年度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区名单(全省信访工作“三无”创建达标县市区)。
灵君
楚宣王三十年(前340年)正月初七,屈原出生于楚国归乡乐平里(今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屈原镇屈原村)贵族家庭。他与楚王同祖同姓,皆姓芈,后楚王以熊为氏。到楚武王熊通时,其子熊瑕封于屈地(今湖北秭归县),故以屈为氏。后来姓氏不分,熊瑕便姓屈了。屈原是屈瑕的后裔。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屈原自述是黄帝的孙子——颛顼帝高阳的后代,生辰是寅年寅月寅日,父亲伯庸替他取名正则,别号灵均。屈原的名号含有正直、聪慧、公正之意。
屈原少年时生活的乐平里位于长江西陵峡附近。7岁前,屈原由父母教育;7岁后在读书洞等处接受贵族教育,研读《诗经》等儒家经典和礼乐典籍,培养丰富的创作灵感和不竭的创作源泉。“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彰显其超凡的文学才华。
有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南宋朱熹《楚辞集注》、清代戴震《屈原赋注》等注本。
《九歌》是《楚辞》篇名。原为汉族神话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战国楚人屈原据汉族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国殇》一篇,是悼念和颂赞为楚国而战死将士;多数篇章,则皆描写神灵间的眷恋,表现出深切的思念或所求未遂的伤感。王逸认为是屈原放逐江南时所作,当时屈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所以通过制作祭神乐歌,以寄托自己的思想情感。但现代研究者多认为作于放逐之前,仅供祭祀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