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居民的饮食以玉米、大米、红薯等为主。过去,瑶族常在米粥或米饭里加玉米、小米、红薯、木薯、芋头、豆角等。有时也用“煨”或“烤”的方法来加工食品,如煨红薯等各种薯类,煨苦竹笋、烤嫩玉米
米酒又叫天锅酒,瑶族的米酒水好、酒饼好,原料天然无污染,酿出的酒自然纯厚,真如 “天锅”琼浆。周边的饭店和个人专门到瑶族村寨购买天锅酒。
瑶族人特别是山区瑶族人好酒,山区高寒,劳动繁重,喝酒能驱湿抵寒,消除疲劳。各地还形成了不同的酒文化。
瑶族人多饮自酿的酒,有烧酒和水酒,更有特色的糟酒,又叫冬酒。可用大米、玉米、高粱、红薯、南瓜等粮食酿酒,也可用猕猴桃、金樱子等果子酿酒。很多人家有酿酒的小屋,小屋里有灶台、熬酒锅、天锅等酿酒器具。
不同粮食的配制方法基本相同,以红薯酒为例,八九月时将成熟的红薯蒸熟打碎,晾凉后下酒曲,半个月后即可烧制。因为酿法不同,有米酒、水酒、糟酒等酒类。米酒又叫天锅酒,瑶族的米酒水好、酒饼好,原料天然无污染,酿出的酒自然纯厚,真如 “天锅”琼浆。周边的饭店和个人专门到瑶族村寨购买天锅酒。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酿制的米酒更有 “土茅台”之誉。
瑶族食俗瑶族饮食习惯
居住山区的瑶族,有冷食习惯,食品的制作,都考虑便于携带和储存,故主食、副食兼备的粽粑、竹筒饭都是他们喜爱制作的食品。劳动时瑶族均就地野餐,大家凑在一块,拿出带来的菜肴共同食用,而主食却各自食用自己所携带的食品。
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几个省区的山区,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他们以务农瑶族为主,实行轮耕,兼营狩猎、捕捞与采集,手工业较发达;聚居区出产优质红米和药材。
瑶族过去,瑶族常在米粥或米饭里加玉米、小米、红薯、木薯、芋头、豆角等。有时也用"煨"或"烤"的方法来加工食品,如煨红薯等各种薯类,煨苦竹笋、烤嫩玉米、烤粑粑等。饮食习惯
常吃的蔬菜有各种瓜类、豆类、青菜、萝卜、辣椒,还有竹笋、香菇、木耳、蕨菜、香椿、黄花等。瑶族地区还盛产各种水果。蔬菜常要制成干菜或腌菜。云南的一些瑶族喜欢将蔬菜做得十分清淡,基本上是加盐白水煮食。有的直接用白水煮过之后,蘸用盐和辣椒配制的蘸水,以保持各种不同蔬菜的原味;肉类也常要加工成腊肉。瑶族人喜爱吃腌制食品。"鸟酢",是瑶族独具风味的著名食品,用鸟肉腌制而成。将捕获的鸟去毛洗净、晾干,拌以米粉及食盐,放入一个小口瓦坛内,用芭蕉叶封住坛口,数日后即可取食。瑶家人常用"鸟酢"来招待贵客。有时,还用这种方法腌制猪、牛、羊肉等。瑶族人也喜欢吃虫蛹,常吃的有松树蛹、葛藤蛹、野蜂蛹、蜜蜂蛹等。瑶族人还喜欢利用山区特色自己加工制作蔗糖、红薯糖、蜂糖等。瑶族人大都喜欢喝酒,一般家中用大米、玉米、红薯等自酿,每天常喝2、3次。云南瑶族喜用醪糟泡制水酒饮用,外出时,常用竹筒盛放饮时对水。瑶族还喜用桂皮、山姜等煎茶,认为这种茶有提神、清除疲劳的作用。很多地区的瑶族喜欢打油茶,不仅自己天天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