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事业单位中,关于工龄的计算通常是相当精确的,严格按照实际工作的月份来计算。如果某人的工龄差五个月不满30年,那么根据常规的计算方法,他的工龄就不能算作30年。工龄的计算对于事业单位员工的福利待遇、晋升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准确、公正地计算每一位员工的工龄,以确保各项制度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所以,差五个月不满30年的工龄,应当如实按照实际月份来计算,不能简单地四舍五入或取整。
工龄认定不需要劳动合同。只要是可以证明自己在单位工作的都可以用于工龄认定,比如说工资支付记录、社保缴纳记录等。办理工龄认定还需要以下的材料:
1、本人拟写认定工龄的申请(手写或打印都可以),并原工作单位主要领导签字并加盖公章;
2、原工作单位发放工资的花名表复印件(必须复印会计凭证里边的工资表,不允许提供后来在电脑上打印的工资表)加盖单位公章或财务章(必须提供每年的第一、六、十二月分的工资表),与原工作单位签订的聘用合同、劳动合同或提供交纳养老保险缴费手册原件及每个年度的养老保险对账单原件。
根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龄、工龄、退休等问题的规定》(人社部令第32号),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普遍退休年龄为60岁,工作年限为30年。如果一个人在事业单位工作了满29年7个月,那么他离工作年限的30年只差5个月,按照工作年限计算规定来看,他并未满足30年的条件。因此,他需要再工作至少5个月才能满足30年条件,才能够享受到完整的退休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