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象形 :属于独体造字法。
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它的局限性很大,因为很多事物不能被画出来; 指事 :属于独体造字法;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较抽像中的东西;形声 :属于合体造字法;形声字由两部份组成:形旁和声旁;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会意 :属于“合体造字法”。
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
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以上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
1.商朝时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2.金文是商周时代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3.秦统一后,为维护国家统一,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的建议,统一文字。
李斯按照秦国的文字标准,对汉字进行整理和简化,制定标准写法,在
<4.小篆使文字规范了,但书写还很不方便,因此,在民间流行一种更简单的字体,叫隶书。
5.汉朝后期,隶书又演变为楷书。
楷书可作为习字的法式楷模,所以叫楷书。
6.与楷书并行的还有草书和行书。
草书特征是笔画连带、结体简约、气势连贯、字形奔放。
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比楷书简便,且比草书易辨认。
<